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曹刿论战PPT

曹刿论战PPT

曹刿论战PPT

曹刿论战
选自《左传》
新课导入
三国时有众多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
比如:“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为什么弱者反而可以在战争中取胜呢?
也许是人心所向,正义永远会战胜邪恶的。
但今天要说的这场战役比前面几场还要早,这就是长勺之战。
鲁国一个弱小的国家,为什么可以战胜如此强大的齐国呢?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个究竟,学习课文《曹刿论战》。 
作者名片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一部史书。
 相传是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许多篇目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
《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本文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背景链接
发生战争的原因是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
后来齐襄公被杀,公子纠和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
鲁庄公十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史称长勺之战。
文体知识
关于历史散文体例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国别、编年、纪传三体。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 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时间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人物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字词检查
一、注音
1. 曹刿(      )
2.又何间(      )焉
3.肉食者鄙(      )
4.弗(     )敢加也
5.小惠未遍(      )
6.小信未孚(      )
7.公与之乘(        )
8.战于长勺(       )
9.下视其辙(      )
10.登轼(     )而望
11.彼竭(     )我盈(        )
12.望其旗靡(     )
13.夫(    )战       
14.牺牲玉帛  (    )
二、通假字
小惠未徧  徧,同“遍”。
三、一词多义

民弗从也
战则请从

望其旗靡,故逐之

既克,公问其故
既克,公问其故
吾视其辙乱
其乡人曰
四、古今词义
伐  :齐师伐我
古义:攻打、讨伐。
今义:砍伐。
间 : 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
鄙 : 肉食者鄙
古义:鄙陋,目光短浅。
今义:卑鄙。
牺牲  :牺牲玉帛
古义:指猪、牛、羊等祭品。
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或利益。
……
五、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
名词用为动词,赐福,保佑。       
2.公将鼓之
名词用为动词,击鼓。     
3.忠之属也
形容词用作名词,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4.公与之乘
名词作动词,乘战车,坐战车。       
5.下视其辙
名词作动词,下车。   
6.齐师败绩
名词用作动词,大败。    
六、特殊句式
1.夫战,勇气也
2.忠之属也
3.可以一战
4.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何以战
6.战于长勺
7.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整体感知
1.对照注释,结合语境,疏通文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庄公接见。他的同乡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进宫去见(庄公)。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 曹刿问:“大王您凭什么来作战?”庄公说:“衣服食物这些养身的东西,我从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大家(近臣)。”曹刿说:“小恩小惠不能普及,人民不会跟从你的。”庄公说:“用来祭神的牲畜、玉帛,从不敢虚报的数目 ,一定对神灵诚信。”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灵的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查清,也会按照实情(来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此来作战,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 “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译文:庄公与他(指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开战。庄公将要击鼓(命令进军),曹刿说:“不可以。”齐国的军队击了三次击鼓进军后,曹刿说:“现在可以(擂鼓进军)了。”齐国大败。庄公将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不可以。”(他)下车观察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子前面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庄公下令)追击齐军。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已经战胜了,庄公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说:“打战,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次击鼓进攻时,他们的士兵鼓足了勇气,第二次士气就衰弱了,到了第三次士气就消耗尽了。敌军士气衰竭,我军士气正旺盛,所以我们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是很难推测的,恐怕他们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战车痕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旗子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2.梳理故事情节,划分文章结构。
第一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写战前准备)
第二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写战争过程)
第三段:写曹刿论述这次战役胜利的原因。(写战后总结)
3.本文仅用二百余字就写出了长勺之战的全过程,想一想: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本文以曹刿为中心,详细描写了他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详写人物的语言,即“论战”,对于战争双方对峙、交锋的具体经过等则略写。
    这样安排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突出中心内容,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
精读细研
分析第一段
1.曹刿请见鲁庄公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鲁庄公认为战前需作哪几方面的准备呢?曹刿是如何进行评价的?(用原文回答)
3.为什么说曹刿认为“小大之狱,虽不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鲁庄公借小惠赢得近臣的拥护,借小信赢得神灵的保护,这两点都被曹刿否定。在曹刿的启发下,庄公终于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取信于民。
4、“战则请从”这一句在文中有何表达作用?对于文章的结构它又起了什么作用?
从这话中,可以表现出曹刿他自动请战的热忱,而且也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5.在第二段中,哪些地方体现了曹刿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
1.选择了有利于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的时候.
2.选择了开始追击敌军的正确时机,在齐军“辙乱旗靡”时,抓住战机追逐敌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6.第三段中为什么曹刿仅就如何选择反击和追击的时机作了议论?你认为他对这次战斗的总结全面吗?
        曹刿对战争胜利的总结是针对鲁庄公的疑惑而发的,鲁庄公的疑惑就是在战争中他两次要下令抢先反击进攻和追击敌人,但都被曹刿阻止了,于是曹刿有针对性的对庄公做了解释,并以此总结打胜仗的经验,这样使课文内容做到了前后呼应,发展自然。
       不够全面  长勺之战中鲁国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除曹刿总结的两方面外,最根本的原因是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还选择了有利于鲁军反击的交战地点,采用了诱敌深入的战略战术等。
  7.文章刻画人物主要采用了那些写作手法?结合内容分析
       作者巧妙地运用比照映衬(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
       以曹刿与“乡人” 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国家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一个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跃然纸上。
       写庄公,以“将鼓”“将逐”跟 “将战”相呼应(映衬),表现他的不察敌情,急躁冒进;写曹刿,则以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前后映衬,表现他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掌握战机。
8.文中讲了哪些具体的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9.前面四件事为什么略写?后面三件事为什么详写?
      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表现了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
      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
       这样安排,使课文剪裁详略得当,又能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10.结合文中内容,总结一下鲁国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1.战略因素:
政治准备——取信于民
有利阵地——战于长勺
2.战术因素:
反攻时机——彼竭我盈
追击时机——辙乱旗靡
11.从课文情节安排看,曹刿是怎样的人物?
爱国心和责任心的人:
有远见卓识、深谋远虑的人:
高超军事指挥才能
12.有人说,鲁庄公是一个昏君。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课文发表你的看法。
【“鄙”,具体表现在】
   (1)把战争寄托在近臣和神灵身上。
   (2)用兵轻举妄动,急功近利。
   (3)取胜而不知胜。
    缺点:政治无能、军事无知、目光短浅、鲁莽草率。
    优点:能虚心求教,信任曹刿,让他参与指挥,识人识才,任人唯贤。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写弱鲁战胜强齐以及曹刿对长勺之战的论述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说明了只有取信于民和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把握好作战时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写作特点
1.文章围绕“论战”来组织材料,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虽写战争,但战争的过程写得十分简略,紧扣曹刿这一人物,运用对话来写论作战前的政治准备及战胜齐国的原因,重点突出,中心明确,详略得当。
2.运用对比手法,把鲁庄公的“鄙” 与曹刿的“远谋”进行对比,突出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与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随堂检测
1、解释划横线的词:
敢专也(   ) 又何焉(   )
小信未(   ) 之属也(         )
彼竭我(         ) 神弗也(   )
齐人三(   ) 遂齐师(   )
2、根据课文内容,默写句子
(1)《曹刿论战》中反映战前政治准备,表现曹刿“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的一句话是:                                                                          
(2)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                                                                   。
(3)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是:                                                       。 
(4)本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忠之属也”中的“属”意义相同的一项(        )
A.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B. 神情与苏、黄不属
C.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          
D. 属予作文以记之
3、有利于反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
      有利于追击的时机是在                        的时候。
4、翻译句子。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着去。
提升进阶
课内外文言文阅读
【甲】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
(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逐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敝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皆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⑨此寇,正在今日。”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掎(jǐ)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提升进阶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公将鼓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犹难尽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诸将并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含义即可。(1)句意为: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鼓:击鼓进军。(2)句意为: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3)句意为:也很难完全将他们击败。克:战胜、攻克。(4)句意为:部下将领都说。并:一起,都。
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限划一处)
吴 将   皆 欲 迎 击 之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本句句意为:吴国将领都请求出兵迎击他们。同时要注意主语“吴将”的提示作用。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向下查看车轮碾出的痕迹,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
(2)夫战,勇气也。
作战,靠的是勇气。
(3)其诸要害皆已固守。
他们的各处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加强)了防守。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下(向下)”“轼(车前的横木)”。(2)句中重点词有:“夫(助词,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战(作战)”,同时注意本句句式是一个典型的判断句。(3)句中重点词有:“要害(险要之地)”“固(使之固,巩固)”“守(守卫,防守)”。
4.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建议答题字数:10字左右)
避其锋芒(消磨敌方锐气);及时出击。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阅读。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相同之处即可。从【甲】文中的“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乙】文中的“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中可知,要避其锋芒(消磨敌方锐气)和及时出击。
作业布置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很多,想一想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曹刿论战PPT适用于曹刿论战,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3-30 17:25:49,编号是512166,格式pptx,体积大小716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素材信息

编号 : 512166

体积 : 716 KB

格式 : .pptx

分类 : PPT课件

软件 : PowerPoint(PPT)或WPS

发布时间 : 2020-03-30 17:2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