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7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7

第六单元 责任与担当
邹忌讽齐王纳谏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追溯背景
        战国时期,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基础积累
【辨清字形】 根据拼音写汉字。
暮qǐn(  )而思之   王之bì(  )甚矣
上书jiàn(  )寡人    门tíng(  )若市
【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正确的朗读节奏。
(1)今 齐 地 方 千 里
(2)臣 诚 知 不 如 徐 公 美
……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表判断)
(2)倒装句
①忌不自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
②皆以美于徐公。(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以于徐公美”)
③能谤讥于市朝。(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
④皆朝于齐。(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皆于齐朝”)
⑤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状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此所谓于朝廷战胜”)
(3)省略句
与坐谈。[省略了主语和宾语,应为“(忌)与(之)坐谈”]
整体感 知
4.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巧妙运用        的方法,讽谏齐王除弊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邹忌面对妻、妾、客的赞美,没有沾沾自喜,而是冷静思考,并由己及君,现身说法,劝说齐王除弊。
B.齐威王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欣然纳谏,广开言路,博采众议,从而使齐国在内政治清明,在外“战胜于朝廷”。
C.设喻是本文的一大特色。文章用邹忌与徐公比美设喻,从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由浅入深,说服力强。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本文的主旨应是通过邹忌从与徐公比美中悟出治国的道理,进而讽谏齐王纳谏,使齐国大治。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
合作交流
6.面对妻、妾、客或真或假的赞美,邹忌的态度是怎样的?
[解析] 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谁美”的问题,由于感情不同及身份地位的差异,其妻、妾、客回答问题时语气各有不同。联系“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一句可知,邹忌并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
[答案]面对赞美,邹忌并没有得意忘形。“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由此可见,邹忌很有自知之明。
 7.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这一人物形象。
[解析]  解答本题,要抓住文中描写邹忌言行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
[答案] 邹忌在周围人的交口称赞中,能保持头脑冷静,能正确认识自己,可见他是一位有自知之明的人。从他通过观察思考,由现象到本质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思维缜密、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人。当他把这一生活现象和治理国家联系起来的时候,一位忠于职守、勤于国事、善于发现问题的谋士形象就跃然纸上。而他高超的劝谏艺术更进一步刻画出他足智多谋、娴于辞令、深谙君王心理的政治家形象。
 8.邹忌用什么方法成功地说服了齐王?齐王以什么方式纳谏?纳谏后有什么效果?
[解析]回答前两问,要抓住文中描写邹忌、齐王的言行的句子进行分析归纳。回答最后一问,可以直接从文中摘抄相关语句。
[答案] 邹忌采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以小见大的方法,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委婉地说服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齐王以奖赏进谏者的方式纳谏,表明其纳谏的态度和决心。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效果:国内方面,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外交方面,四国朝齐,“战胜于朝廷”。
经典讲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阅读下面的短文,用“/”给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三处)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 古 臣 谄 君 蔽 兴 亡 关 头 以 闺 房 小 语 破 之 快 哉!
 考点聚焦
一词多义
    考点解读:一词多义是指一个词具有几个互相关联的意义。这种现象在古今汉语中都有。文言文中,由于单音节词较多,这种现象更为普遍。这是学习文言文的一大难点。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答题技巧:分析一词多义有以下几种方法:
    (1)语境推断法。中考考查的文言实词大多是多义词,因此要紧紧抓住上下文语境来理解词义。我们可以借助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来推断。①借助内部语境来推断。如“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醉翁亭记》)中的“从”是“跟随”的意思。②借助外部语境来推断。如“从民欲也”是《陈涉世家》中的句子,联系其前面的句子可知“从”为“依从”的意思。
     (2)课内迁移法。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其实在课文中已经学过,我们可联系课文进行相应的迁移。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中的“鄙”解释为“目光短浅”,由此可推知,“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中的“鄙”也是“目光短浅”的意思。
    (3)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汇,联系成语,加以印证,对判断文言词义会有很大的帮助。如:“寡廉鲜耻”和“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爱莲说》)中的“鲜”互为印证,都是“少”的意思。
    (4)对句判断法(语言结构推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我们可据此进行判断。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中“族”的意思与“灭”的意思一样;“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中“忧劳”与“逸豫”意思相反。
归纳总结
写作特色
巧妙的讽喻手法(★★★)
       比喻说理即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能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国君能不能纳谏,能不能广开言路以免受蒙蔽,能不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可能会使国君产生抵触心理。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和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这件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蒙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把这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起来,以小喻大,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
主旨归纳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以自身经历讽谏齐王,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表现了邹忌有自知之明,善于推理,能借助生活小事讽喻齐王的谋臣形象,同时也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及其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

邹忌讽齐王纳谏PPT课件7适用于邹忌讽齐王纳谏,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3-25 09:53:06,编号是512077,格式pptx,体积大小511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素材信息

编号 : 512077

体积 : 511 KB

格式 : .pptx

分类 : PPT课件

软件 : PowerPoint(PPT)或WPS

发布时间 : 2020-03-25 09:5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