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PPT课件 > 曹刿论战PPT课件5

曹刿论战PPT课件5

曹刿论战PPT课件5

曹刿论战
•《左传》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了解和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的古今异义和文言句式的特点;了解鲁国以弱战强的原因。
2.通过探究人物对话,分析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
3.了解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学习曹刿机智沉着,敢于以弱胜强的精神。
作品介绍
    《左传》 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其中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背景资料
    齐襄公在国内多行不义,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恐怕被连累,离开齐国避祸。公元前685年齐国发生内乱,国君被杀,住在鲁国的公子纠和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都抢着先赶回齐国,想做国君。鲁庄公派兵护送公子纠回去,哪知公子小白抢先赶回了齐国,做了国君,就是齐桓公。齐桓公起兵迎击。当时齐强鲁弱,鲁军大败,齐桓公胁迫鲁庄公杀了公子纠。从此两国结下深仇大恨。鲁庄公十年(前684年)的春天,齐再次兴兵攻鲁,战于长勺。
知识链接
    史书体例有六种,即编年体、纪传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通史、断代史。
    编年体:按年、月、日顺序编写,以年月为经,以事实为纬,《左传》《资治通鉴》等都属于这类。
   纪传体:纪传体史书创始于西汉司马迁的《史记》,它以人物为中心,用“本纪”叙述帝王,用“世家”记叙封国王侯和特殊人物;用“表”统系年代、世系及人物,用“书”或“志”记载典章制度,用“列传”记历代有影响的人物或少数民族史及外国史。
​​​​​​     国别体:国别体史书创始于《国语》。国别体史书是分过纪事的史书,分载多国历史。《战国策》《三国志》都属于这一类。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刿(ɡuì)        又何间焉(jiàn)  
鄙(bǐ)            弗敢专也(fú) 
小惠未遍(biàn)    玉帛(bó)
小信未孚(fú)      公与之乘(chénɡ) 
辙(zhé)
(2)词语释义
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当权者。
间:参与。
鄙: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孚:使信服。
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狱:指诉讼事件。
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驰:驱车(追赶)。
辙:车轮碾出的痕迹。
整体感知
    1.本文有几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两条。
    (1)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
    (2)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2.读完本文,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吗?
    本文通过对齐鲁长勺之战的记叙,重点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生动地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稳重果断的指挥才能。  
内容探究
    1.曹刿的身份怎样?
    从“其乡人曰”中我们能推知曹刿的身份为普通老百姓,没有官位,属爱国君子,“位卑未敢忘忧国”。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的“肉食者”指什么?
   “肉食者”,吃肉的人。“肉食”在当时与公膳制有关。公膳是对某种品位的官员在办公时间免费供给的一种膳食。按规定“大夫以上,食乃有肉”。因此,“肉食者”是指古代享受公膳食肉待遇的大夫以上官员,用以借指有权位的人。
   3.“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远谋”二字是此文的关键,贯穿全文。从曹刿的这句话里可见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从曹刿的对答中反映曹刿关心国家大事和深谋远虑的品质。
   4.“何以战”这三个字唤起下文分析战争的条件,突出了曹刿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鲁庄公认为要做哪几方面的准备呢?
   三方面:
   ①“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③“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5.对于第三个方面的准备,曹刿是如何回答的?为什么第三个准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是“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因为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这就突出表现了曹刿重视人民力量的政治远见。
    6.曹刿把反攻的时机选在什么时候?他是怎样帮助庄公选择时机的呢?
    在“彼竭我盈”之时。
    战斗刚开始,不待齐军疲倦,庄公就急于出战,被曹刿阻止;当鲁军刚获胜,庄公又急于去追击,曹刿又阻止了庄公的过急行动。他懂得攻击和追击都必须把握有利的时机,要根据双方的士气和实力的变化作出正确判断。曹刿的两个“可矣”,使得战争出现“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的大好形势。
   7.鲁国获胜后(“既克” ),“公问其故”,曹刿是怎样回答的?从中可见曹刿怎样的形象?
    曹刿的回答有两层意思:
    一层说明为什么要选择“齐人三鼓”(“彼竭”)的时机进行攻击。“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彼竭我盈”四个字高度概括了进攻时的最佳战机。
     一层解释他“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看到敌人“辙乱”“旗靡”才追击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可见曹刿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抓住时机, 故而夺取了战争胜利。
    8.“远谋”奠定了全文的基调,文中的战前、战中、战后都是围绕“远谋”进行的,你能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地方吗?
    (1)注重战前的准备,强调取信于民,充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思想;
    (2)战中采用了“彼竭我盈”和“敌退我追”的战术,两个“未可”和两个“可矣”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  
    (3)战后通过曹刿的论述,既交代了他指挥若定、判断正确的原因,又进一步表现了他的“远谋”。
   9.文章塑造了鲁庄公怎样的形象?
    课文集中表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于求成,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他不是一个昏君,鲁庄公备战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取意见;鲁庄公作战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了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鲁庄公战后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了他为求真知而不耻下问。
品味赏析
    本文巧妙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使曹刿的形象鲜明生动。请赏析下面句子。
    (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的政治热忱。   
   (2)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 :“可矣。”遂逐齐师。      
  曹刿和鲁庄公的对比,反映了曹刿的深谋远虑。
写法探究
运用对话,语言精练。
    通篇以对话为主,展开情节。通过对话,展示了齐鲁长勺之战的过程,把战前准备、作战情况以及胜负原因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对话过程中,又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出曹刿及鲁庄公的性格。全文虽只有二百多字,可却辞约意丰,言简意明,文笔非常精练。
鉴赏评价
    1.剪裁得当,详略突出是本文的一个显著特点,你能结合文章说说哪些地方写得详,哪些地方写得略吗?
    作者把曹刿在战前启发庄公认识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作战中准确地掌握战机和详察敌情以及在战后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都写得比较详细。其余的事如战争的规模、战斗的情景等一概不提;而对请见、从战、克敌等,则一笔带过,这样写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请具体分析作者这样安排详略的原因是什么。
    课题的中心是“论战”,文中紧扣“论战”来写,曹刿论战前的政治准备和作战中的战术以及总结胜利原因详写,从这些言论中可以表现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因此详写。对无助于表现曹刿性格的事一概不写,而一些与“论战”有关的事,也只是一笔带过,使文章能衔接就可以了。
拓展延伸
    刘扬所在的班级举行“我眼中的________”活动,他打算写一段《我眼中的曹刿》,你能帮他想想怎么写吗?
    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国难当头,你能忧国忧民,不顾个人荣誉与生命安危,挺身而出,毛遂自荐,向鲁庄公阐明政治上要取信于民的主张,你是好样的!你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指挥作战,实施了军事上后发制人的措施,最终帮鲁庄公战胜了强敌,创造了我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我真佩服你!
总  结
    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生动刻画了曹刿作为卓越军事家富有远谋的特点,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不愧为《左传》中的名篇。

曹刿论战PPT课件5适用于曹刿论战,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3-24 13:30:39,编号是512068,格式pptx,体积大小865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素材信息

编号 : 512068

体积 : 865 KB

格式 : .pptx

分类 : PPT课件

软件 : PowerPoint(PPT)或WPS

发布时间 : 2020-03-24 13:3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