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课 故乡
一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故乡,让离家的游子多了一个永远也做不完的梦;故乡,在游子的记忆里沉淀出了无限的美丽与思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感受《故乡》的魅力。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2.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生由此及彼,联想到自己故乡的变化及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3.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二 自学互研 生成新知
步骤一 知识梳理 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毛泽东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2)背景介绍
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2.生难字词
阴晦( ) 瓦楞( ) 胯( )下
獾( ) 秕( )谷 鹁( )鸪( )
髀( ) 嗤( )笑 絮絮( )
瑟( )索 蜷( )缩 寒噤( )
折( )本 惘( )然 恣( )睢( )
潺潺( ) 黛( )色 愕( )然
五行( ) 颧( )骨 伶( )仃
三 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入了解
闰土变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1.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
2.社会落后愚昧。
深层原因: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制度
闰土的遭遇正是当时广大受压迫、受剥削农民的具体写照。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于揭示帝国主义、封建社会双重压迫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
作者塑造杨二嫂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
作用一:以杨二嫂的自私、刻薄衬托闰土的善良、朴实。
作用二:以杨二嫂的变化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破产的广度和深度。
讨论:小说刻画杨二嫂形象与描写闰土的方法有何异同?
讨论:本文在刻画人物时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示例:(1)采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
(2)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各方面写人物。
(3)能够抓住人物的个性来写。
景物描写
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起什么作用?
文章题目为故乡,想一想,本文共写了几个故乡,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课文的内容,应用哪个字较为恰当?请简单说说理由。
文章正是通过故乡景物、人物等的变化来组织材料,表现主题的。
写作特点 难点探究
故乡没有变,闰土们一代接一代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制度下生活、挣扎,重复着同样悲惨的命运;故乡又变了,剥削更重,压迫更深,劳苦人民的命运,也一代比一代更悲惨了。
作者把希望比作地上的路,结尾充满了哲理。它告诉人们: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奋斗、追求,希望便“无所谓有”;有了希望并始终不逾地斗争、实践,希望便“无所谓无”。人们都向着希望之路奔跑,就会迎来新生活。
环境对比
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对比
天气是阴晦的,冷风呜呜地响,苍皇的天底下横着几个萧索的乡村。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深刻地揭示了旧中国农村日益衰败的趋势,也为少年闰土与中年闰土的对比创造了非常适宜的环境。
难点探究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而失望。但“我”并不绝望,“我”憧憬着美好的故乡,“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所以说“我”不是消沉的知识分子,而是一个同情、热爱劳动人民的具有民主进步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小说中的“我”,有作者的影子,但不等同于作者。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讨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关于本文的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看法。结合以下观点,谈谈自己对本文主旨的理解。
茅盾先生认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悲哀那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隔膜”。渴望纯真的人与人的关系。
示例:小说通过描写故乡和闰土、杨二嫂的前后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生活痛苦的社会现实;同时深刻揭示出封建传统对人民大众精神的束缚和影响,深切地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新生活的热切希望。
拓展延伸
1、借鉴本文的写法,用片段作文的形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在班上交流。
2、作者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结合课文内容,说说这句话的内涵。
并试着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两句富含哲理的话。
故乡PPT适用于故乡,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3-17 10:44:15,编号是511888,格式pptx,体积大小673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