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二则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庄子的作品及思想主张;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整体把握课文大意。(重点)
2.欣赏庄子雄奇瑰丽的想象和机智巧妙的辩论,理解课文中两则寓言阐述的道理。(难点)
3.学习古人淡泊名利的思想,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期哲学家, 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与老子齐名,两人并称为“老庄”。庄子的哲学思想达到了很高的思维水平,对后世影响很大。为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著作有《庄子》一书。
作品简介
《庄子》,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文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它不仅有很高的哲学成就,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评价这本书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庄子思想
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庄子还主张“无为”,放弃一切妄为,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961年版)。本课第一则节选自内篇中的《逍遥游》,第二则节选自外篇中的《秋水》,题目是编者加的。庄子所处的年代,一方面社会经历着剧烈的动荡,战争频发,生灵涂炭;另一方面,正值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文化成为一种强烈的需要,“士”这一阶层的人数大量增加。这种社会与文化状况对庄子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预习检查
读一读
北冥 鲲 徙 抟
齐谐 尘埃 正色邪 濠梁 鲦鱼 循其本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译: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身躯庞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化成鸟,鸟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长到几千里;振翅奋飞,它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译:这只鸟,海水运动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是一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离开北海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译: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精读细研
“野马”“尘埃”借助什么运动?庄子为什么要写它们的运动?
“野马”“尘埃”借助气息运动。
这是在解释大鹏为什么要借助大风的力量飞往九万里的高空,并飞向南海。细微如“野马”“尘埃”尚且需要生物的气息吹动,又何况背部有几千里之大的鹏鸟呢?
合作探究
赏析句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抟”等字生动传神,让人产生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学完这篇文章,你从鲲鹏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示例一:我敬佩鲲鹏,因为鲲鹏入深海,翔九天,胸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搏击长空,纵横大海,就像范仲淹、诸葛亮、孙中山等历史人物,他们以天下苍生为己任,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示例二:我喜欢知足常乐,淡泊名利,就像普通的劳动者,他们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
通假字
北冥有鱼 同“溟”,海。
……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北冥有鱼》一文通过对鲲变为鹏,鹏展翅高飞去南海的神奇想象,表达了一切事物都要凭借一定的外界条件才能活动的观点。
学后感悟
感悟一:庄子塑造的鲲鹏之变的奇特形象是对人们习惯思维和想象的超越和拓展。想象对人类的创造性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学习、科学发明,还是生产实践,都离不开想象。
感悟二:作者在文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凭依的,是不自由的,就连宏大的鲲鹏也不例外。这就让我们意识到,自由是相对的,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只有遵守法纪、懂得自律,才会获得自由的空间和生活。
写作特色
❶巧借寓言,富有哲理。
庄子运用大鹏凭借风的力量飞向南海的故事,说明大鹏的飞翔受到了风的限制,是有所依赖的,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说理形象,寓意深远。
❷想象丰富,意境开阔。
庄子描绘了大鹏展翅而飞九万里的雄姿和青苍辽阔的天空,展现出一个广阔壮丽的意境,显示了庄子奇特丰富的想象力,极富浪漫主义气息。
第二课时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整体感知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译:庄子与惠子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从我们最初的话题说起。你说‘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
庄子与惠子在濠梁之上围绕什么问题展开了辩论?双方各持怎样的观点?
鱼之乐。
庄子认为,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
惠子认为,庄子无从得知鱼的快乐。
精读细研
读完课文,分析庄子和惠子这对好友的性格差异。
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
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欣赏的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是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移情于物,物我两忘。
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
合作探究
你认为在庄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为什么?
看法一:从故事的本身来看,庄子是胜者。
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话反驳“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时,庄子却采取转移话题、偷换概念的方法,避重就轻,转败为胜。他把惠子说的“怎么知道”,故意理解成“在哪里知道”。最后惠子无话可说。
看法二:跳出故事本身,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
庄子靠故意曲解惠子的意思,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
看法三:从逻辑上看,庄子也有赢的机会,只是他没找准方向,以至给惠子留下了可乘之机。
惠子最初的发问是这样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这里暗含有这样的判断:惠子能够知道庄子“非鱼”。因此庄子完全可以这样回敬惠子:你既然可以知道我不是鱼,我当然也可以知道鱼快乐。
课堂小结
概括主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通过庄子与惠子围绕着“鱼之乐”而展开的辩论,表现了庄子机智与巧妙的辩论风格,也表现了庄子的“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
写作特色
❶采用对话的形式。
本文通篇采用对话的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将这场论辩深化,展现了精彩的诡辩艺术。
❷笔法轻松,充满机智与幽默。
庄子是否知道“鱼之乐”的论辩,本是深奥的逻辑问题,但文章却用轻松、闲适的笔调描述论辩过程,二人语言不乏幽默,令人感受到日常生活中的诗意,并深受感染。
课堂检测
1.重点实词。
(1)其翼若垂天之云 垂: 。
(2)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徙: 。
(3)水击三千里 击: 。
(4)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
(5)去以六月息者也 去: 。
(6)亦若是则已矣 是: 。
(7)我非子,固不知子矣 固: 。
(8)请循其本 循: 。
(9)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之: 。
2.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D.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3)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4)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5)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拓展延伸
“鹏”的形象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广泛而深远。
古 诗 词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李白《大鹏赋》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毛泽东《念奴娇·鸟儿问答》
成 语
鲲鹏展翅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鹏游蝶梦
明清小说
《西游记》:狮驼国的大鹏金翅雕给唐僧师徒造成了极大的麻烦。
《说岳全传》:书中称抗金名将岳飞(字鹏举)是大鹏转世。
拓展阅读
阅读古诗,完成下列各题。
【甲】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乙】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
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丙】出师表(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拓展探究
1.下列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无误的一项是( )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词前小序点明作词的时间、地点和缘由。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望月亮,无限惆怅,流露出作者抑郁伤感之情。
C.“转朱阁,低绮户”,写词人在朱阁转悠,倚户沉思,间接写出词人赏月时间之长。
D.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
2.下列句子中画线字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
B.盖追先帝之殊遇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
C.其视下也 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D.以光先帝遗德 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周亚夫军细柳》)
3.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
①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②不宜妄自菲薄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②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5.【乙】文如何表现大鹏“志存高远”的形象特点?
6.诸葛亮对后主有哪几方面的担忧?表现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
参考答案
1.D 2.B 3.①同“溟”,海;②看轻自己。
4.①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
②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
5.这只神奇的大鸟岂止是大,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由北海直飞南海天池。
6.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②刑赏偏私,使内外异法;
③亲小人,远贤臣。
表现了诸葛亮忠心耿耿、任人唯贤的性格特点。
课下作业
展开想象,扩写(也可续写、改编)《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这一故事。
庄子二则PPT适用于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3-13 17:56:32,编号是511820,格式pptx,体积大小446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