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 八年级下册 RJ
最后一次讲演
作者简介
闻一多(1899-1946),
著名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湖北省浠水县人。自幼爱好古典诗词和美术。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大学。1923年9月出版第一本新诗集《红烛》,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
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愤怒斥责国民党暗杀李公朴的罪行,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讲演》,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反动政府内外勾结,疯狂策划反共反人民的内战。这种倒行逆施,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一个“反内战、反独裁”的爱国民主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蓬勃兴起。国民党反动派冒天下之大不韪,一方面撕毁政协会议,派兵向解放区大举进攻,另一方面,在他们暂时统治的区域里制造白色恐怖,甚至采取暗杀手段疯狂镇压人民。1946年7月11日,著名的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昆明遇害。7月15日,云南大学召开李公朴先生的追悼大会,闻一多先生主持了这次会议。会上,他拍案而起,满腔悲愤地发表了这篇讲演。会后闻一多先生又到《民主周刊》社参加了记者招待会,在他离社返家途中,被特务分子暗杀了。这篇讲演就成了他的“最后一次讲演”。
预习检测
1、读准音:
卑劣 捶打 赋予 诬蔑 挑拨离间 蛮横
2、辨清形(组词):
诬( ) 蔑( ) 跨( ) 陪( )
侮( ) 篾( ) 垮( ) 赔( )
3、弄懂义:
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整体感知
1、作者就什么事情做讲演?你们读了文章后有何感受?
2、为什么说这一事件是“最卑劣”、“最无耻”的呢?
3、闻一多先生对不同的听众表现出了怎样不同的感情、态度?
4、那么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中找出答案。
5、“‘黎明’必然来临,但不会在等待中来临,‘我们’该去迎接黎明!”那我们该怎样去迎接黎明呢?
6、从闻一多先生激烈的言辞中,你感受到了讲演者怎样的形象?
7、谈谈这篇演讲的结构。
为了加强作者演讲的语气,作者在行文上运用了哪些方法?
(1)句式
(2)人称多变
(3)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
(4)修辞
……
本文小结
褒贬色彩的词语形成强烈对比,表达讲演者的强烈的爱憎。
句式的灵活运用,格外具有感人的力量。
反复、排比、对比的运用,更增加了表达的效果。
人称代词不断变换,有利于配合讲演者表达思想感情。
讲演词
讲演词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供口头向群众宣传的带有鼓动性的文章。
讲演词的结构灵活多样,不管采用什么形式,但大体都有三部分内容:开头提出问题,或亮出讲话要点,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关注;重点是中间部分对演讲主旨的阐述;结尾回应开头,结束全文,或提出希望和祝愿,使听众受到激励和鼓舞。
讲演词有以下特点:第一,有的放矢,考虑听众对象。第二,观点集中、鲜明。第三,理论联系实际。第四,语言通俗生动,感情深厚充沛。
讲演要求:
•发音正确,声音响亮,不加字、减字、改字,句读分明,不重复,不读破句;
•突出重音,掌握节奏,读得流畅;
•感情充沛,慷慨激昂,爱憎分明。
推荐话题:
1、我的“3.15”
2、召唤雷锋精神
3、趣味运动会动员演讲
《最后一次讲演》PPT课件适用于最后一次讲演,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3-12 16:57:17,编号是511796,格式pptx,体积大小235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