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R·八年级上册
1.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的含义并背诵全文。
2.学习文中抓住特点、多层次、多角度的写景方法。
3.品味富春江的绮丽多姿,感悟作者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高洁志趣和追求自由的情怀。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其实,只要你再向前跨出一步,就会惊喜地发现一条秀绝人寰的绿色飘带徜徉在同样青翠的群山之间。这就是富春江。古往今来,它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尽的美丽传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可以一睹它的芳容了。一起来学习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吧。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的诗文清新且反映社会现实,其文工于写景,风格峻拔清丽,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著有《齐春秋》三十卷、《庙记》十卷、《十二州记》十六卷。
南北朝时期,政治黑暗,社会动荡不安。一些仕途失意的士人便遁迹山林,避世隐居。吴均一生仕途不顺。他曾撰写《齐春秋》,完稿后上呈梁武帝,梁武帝恶其实录,焚其稿,免其职。他在《与顾章书》中所“仆去月谢病,还觅薛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与朱元思书》是作者给友人信中的一段话,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艺文类聚》,写的是浙江境内富春江的秋景,原信当中应该还有其他内容,但现在只留下这看似兴之所至而写下的向友人朱元思述说山川之美的一段文字。
自由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把不理解的字、词、句标注出来。
◆生难字
缥碧( ) 急湍( )
轩邈( ) 泠泠( )
嘤嘤( ) 鸢飞( )
戾天( ) 经纶( )
窥谷( )
◆词类活用
负势竞上( )
互相轩邈( )
任意东西( )
风烟俱净( )
横柯上蔽( )
猛浪若奔( )
◆文言句式
省略句: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我的小船”)
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笔下的水是怎样的情状的呢?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水的特点。
3.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色: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形: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声:泉水激石;好鸟相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以动写静,把静止的山写活了,显示出山的“奇”。侧面烘托: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以静写动(山林):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5.结尾处的写景有什么作用?
结尾处补写了树木遮空,昼夜不分的景象,既照应前面对寒树的描写,又给山水增加奇异色彩,写峰上丛树枝繁叶茂,长势葱郁,给人以欣欣向荣、积极向上的感觉。
6.你觉得这篇文章写得好吗?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语言美:
(1)本文的语言有一种音韵和谐美,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2)抓住特征、有层次地描写景物和从多角度、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富春江的山水的特点是这篇游记散文主要特色。师生共同品味文章写景文字的形象生动。列举文中所用的修辞方法。
意境美:
文章第1段总叙富阳至桐庐的景色,空灵澄澈,境界开阔,并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个字总揽胜景,勾勒出这幅山水画卷的独有形象,特征鲜明,意境清新,不仅使其水光山色宛然在目,而且引人入胜,油然而生向往之情。
下文先写“异水”,作者以精练清新的笔触,从静、动两个方面来描绘富春江的江水之美,着重突出肃静的秀丽美和飞动的雄奇美,淋漓尽致、生动传神地展示出富春江水千姿百态、“天下独绝”的个体特征。接着写“奇山”,从四个方面写山,突出山势之奇、山音之奇、山意之奇、山林之奇。
全文山水分写,交互生辉。水有山相映,便充满灵性;山有水相映,便增其生机。这山水相映之美,既突出了各自的特色,又把它们融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共同创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幽深的“独绝”意境,人若置身其间,纵目骋怀,无不为富春江绝美的景色陶醉倾倒而心旷神怡了。
志趣美: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读者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3)“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反映出当时一部分士大夫文人流连光景的生活情趣和回避现实的清高隐逸的思想。
1.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什么关系?作者写景时的立足点在何处?
本文第一段概括介绍富阳至桐庐的景物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第二、三段分别描写异水奇山。第一段与第二、三段是总分关系。作者是乘船游览富春江,立足点是在江中船上,所以采取了由近到远的顺序来写景,先写近处的“异水”,再写远处的“奇山”。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和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更清美。(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课后作业
1.熟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课后作业第三题,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与朱元思书》PPT课件四-人教版小学语文适用于与朱元思书,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2-10 17:42:54,编号是511619,格式pptx,体积大小2.55 M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