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PPT课件-人教版小学语文

《孙权劝学》PPT课件-人教版小学语文

孙权劝学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等文学常识,熟记重要的文言词语及句式,理解文章大意。(重点)
    2.分析人物的对话,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难点)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勉励自己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素养)
知识备查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今属山西)人,世称涑水先生。“王安石变法”以后,司马光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作品介绍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历时十九年完成,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长于描写战争。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题目是编者加的。文章所叙述的故事发生在三国之初。孙权大将周瑜和刘备在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军队,不久周瑜病死江陵。鲁肃代替周瑜辅佐孙权,劝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刘备很快又取得益州,形成了曹、刘、孙三方鼎峙的局面。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文学常识
编年体:指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的体例。编年体是以时间为经,以史事为纬,按年、月、日顺序记述史事,比较容易反映出同一时期各个历史事件的联系。以编年体记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代表作有《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
人物资料
    孙权(181-252年),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占据江东。他最大的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178-219年)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吕蒙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死关羽后,吕蒙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年),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字子敬,临淮东城人。鲁肃出身士族,为孙权所敬重。他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周瑜死后,鲁肃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友好关系。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吴下阿蒙:泛指学识浅薄的人。
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1.朗读课文,朗读时读准字音,注意节奏和断句。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朗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理清主要内容。
方法指导
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书名、人名等可以保留,直接使用;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代古代汉语单音节词;
调:调整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补:补充省略部分,使意思完整;
删:删去无实在意义的词,不译。
    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让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只应当浏览群书,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译: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议论,十分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用新眼光看待,长兄知道这件事多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就分别了。
3.请同学们概括本文的故事情节,理清课文思路。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开始学习,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
    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孙权是怎样劝说吕蒙读书的?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孙权一劝
    双重否定句,语气坚决,不容推辞,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又对他十分关心,寄予厚望,孙权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孙权二劝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邪”后虽用叹号,但有一种强烈的反问,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耳”,有降低事情难度、缩小事物范围的意味。“耳”后用了句号,语气变得委婉。
     孙权接着以自己的读书情况现身说法,指出学习的可能性,循循善诱,言辞恳切。
    吕蒙读书有没有取得成效?文中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精读细研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通过鲁肃对吕蒙的赞叹,侧面表现出吕蒙的学识有了进步。“大惊”及感叹语气的句子可见鲁肃当时十分惊讶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有了很大的进步。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结合人物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我们可以看出孙权、鲁肃、吕蒙各自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孙权
    平易近人,同时对部下要求严格,在劝吕蒙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对吕蒙的殷切爱护,又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
吕蒙
    胸怀坦荡,机敏自信,能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到提高,颇有幽默感。
鲁肃
    极像一位忠厚的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地加以夸赞,又相当真诚,讲礼节。
第二课时
    上一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故事情节。这节课让我们细读课文,归类学习文言实词、虚词的含义,深入探究课文内容。
合作探究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被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志趣相投。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从侧面进一步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2.学了课文,你从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中明白了什么道理或得到了哪些启示?
①开卷有益。 
②劝人要讲究策略。
③不能找借口轻言放弃。
④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知错就改。
⑤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
⑥不能因事情的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⑦抓紧时间,发奋学习。
语气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
刮目相待(                                    )
概括主题
    本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和作用,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课堂小结
学后感悟
    感悟一:读了这篇文章,我们从中受到不少启发。首先,我们认识到人不学习是不行的。其次,我们认识到只要肯学,就会有所收获,学有所成。
    感悟二: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且才略进步惊人;方仲永聪明过人,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年长好学,学有所成;年幼不学,毫无所成,可见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特色
❶记事简练而完整。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再写出结果,而不写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所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反映出吕蒙的进步之大。
❷详略得当,剪裁精当。
    全文只写“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段。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写吕蒙的答语和反应;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写二人一唱一和,互相打趣的对话,略写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此外,人物的语言也非常简洁,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
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画线词的含义。
(1)蒙以军中多务         
(2)当涂掌事       
(3)目相待          ;
(4)鲁肃过寻阳      
2.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卿今涂掌事            ②但涉猎
B.①蒙辞军中多务      ②自为大有所益
C.①往事耳                   ②风吹草低牛羊
D.①及鲁肃寻阳      ②秦师周北门
【解析】A项中,“当”的意思分别为“掌握”“应当”;B项中,“以”的意思分别为“用”“认为”;C项中,“见”的意思分别为“了解,认清”“同‘现’,显现”;D项中,“过”的意思均为“经过”。
3.填空。
    《孙权劝学》选自《    》,这是一部    (体例)通史,编著者是北宋的    
4.根据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在本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比喻人学识尚浅。(      )
(2)另眼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
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学,既指出了吕蒙学习的必要性,又使用了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从而使吕蒙无可推辞。
B.鲁肃与吕蒙的对话,既从正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C.鲁肃与吕蒙的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二人的真实性情与融洽关系。
D.鲁肃与吕蒙“结友而去”,从侧面表现了孙权劝学的结果及吕蒙才略的惊人增长。
【解析】B项,应该是从“侧面烘托出了孙权劝学的显著成效,也进一步告诉人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
拓展探究
与读书、学习有关的诗句、格言。
1.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书到用时方恨少。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5.知识就是力量。
6.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拓展阅读
                                               师旷劝学  刘向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点亮)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①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但总比摸黑强吧)?”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拓展探究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1)臣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        )
(2)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
2.翻译句子。
(1) 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瞎眼的臣子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
(2)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我70岁了,想要学习,恐怕时间太晚了吧。
3.孙权劝学与师旷劝学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孙权劝学是上级对下级,先提要求,后作解释。师旷劝学是下级对上级,是先打比方说理,后让平公选择。
4.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用简洁的话概括。
活到老学到老(只要想学习,什么时候都不晚)。
附参考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长的竿子进入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实在想不出办法来了。一会儿,有个老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人,只不过是见到的事情多而已!为什么不用锯子把长竿从中间截断后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于是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课下作业
    你的同桌张明同学头脑聪明,成绩较好,但最近他沉迷于网络游戏,成绩急剧下滑,班长请你前去劝劝他,你将如何劝导呢?
示例:张明同学,你是我交往的朋友中最聪明的一个,可我发现你最近经常玩网络游戏,成绩有所下滑。我真诚地希望你能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中,让你的聪明才智有用武之地。

《孙权劝学》PPT课件-人教版小学语文适用于《孙权劝学》,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2-06 23:20:50,编号是511550,格式pptx,体积大小1.77 M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素材信息

编号 : 511550

体积 : 1.77 MB

格式 : .pptx

分类 : PPT课件

软件 : PowerPoint(PPT)或WPS

发布时间 : 2020-02-06 23: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