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悲剧》PPT课件二-人教版小学语文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二-人教版小学语文

伟大的悲剧
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   
2.品味语言,体会感受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
3.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培养团结合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生于一个富裕的犹太企业家庭。他的主要成就在传记文学和小说创作方面。传记文学代表作有《三大师》《罗曼·罗兰》《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等。中短篇小说有《最初的经历》《马来狂人》《恐惧》《混乱的感觉》等,唯一的长篇小说是《焦躁的心》。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挪威人阿蒙森率领的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书信、遗书、日记,发挥想象写下了这篇文章。
一、读一读
          弱         告     
蚀          步         遗     
疲惫不       怏不乐      毛骨
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
1.快速默读全文,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注意点明时间、人物、地点和事件。
1912年,英国探险队斯科特一行五人在从南极返回途中不幸遇难。
2.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3段):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发现阿蒙森已经捷足先登了。
第二部分(4~13段):悲壮的返程,五名队员接连牺牲。
第一层(4~7段):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在一天夜里死去。
第二层(8~10段):奥茨为了不拖累同伴,向死亡走去。
第三层(11~13段):三个人骄傲地等待死亡的到来。
第三部分(14~16段):英雄的事迹传遍世界,为后人悼念、景仰。
一、研读文本
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2.文中的“悲”,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1.斯科特探险队返程之行面临哪些困难?
线路固定、精力缺乏、寒气逼人、燃料太少……
2.文中的“悲” ,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死亡之悲:归途中5个队员全部牺牲。
失败之悲:斯科特比阿蒙森迟1个月到达南极点。
作证之悲:为阿蒙森的成功作证。
 

3.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1)坚毅、勇敢、执着,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课文中,写他们想到自己所进行的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就有了超人的力量。事实上,没有对探险的执着、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他们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依然不舍得扔下宝贵的岩石样品,体现了崇高的献身精神;而当他们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遇难时,没有一个恐惧,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2)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斯科特一行在与阿蒙森的竞争中失败了,但他们勇于承认失败,并愿意“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证明了他们崇高的人格。 
(3)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探险需要团结协作精神,在关键的时刻为了保护同伴,有时要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一点斯科特和他的队员都做到了。他们宁可自己死去,也不愿意连累同伴,而同伴们在最危险的时候也不舍得扔下他们。
(4)对国家、对人民、对亲人爱的真情流露。
    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考虑的不是一己之利,心中惦记的始终是别人:朋友、同伴、妻小,还有他的祖国和人民。他最后的遗书不是为死后的沽名钓誉,而完全是爱的真情流露;信写得如此镇静,丝毫不像一个行将离世的人!斯科特是怀着一种热烈的爱而无丝毫的恨,离开了那个冰冷的世界。
二、品析语言
文中哪些语句深深地感动了你,而你又如何理解这些话的意思?
示例一:“因为现在再也不可能达不到目的地了,为人类所作的决定性的业绩几乎已经完成。” 
    双重否定更加坚定了他们的信心,读者的心潮也随之澎湃,与他们共同期待着那激动人心的一刻。然而随着那黑色旗帜的出现,他们的热情刚刚涌出就被凝成了坚冰,尽管不愿面对,但每一个人都无比清醒地意识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这是铁一样残酷的事实,他们的情绪落到了冰点。
示例二:“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在这里,作者站在斯科特的角度,表达了角逐失败后的一种极度沮丧、悲哀的心情。但事实上作者本人并不这么认为,理由是,作者为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作传,本身就说明作者不同意“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的观点。
示例三:“对他怎么办?把他抛弃在这没有生命的冰原上?不。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必须毫不迟疑地迅速赶到下一个贮藏点,要不然……从日记里看不出斯科特究竟打算怎么办。”
    驱使他们带上埃文斯的是人性、亲情、友情 ,驱使他们抛弃埃文斯的是生存。的确,一切在生存面前显得那么苍白,在离死神咫尺的地方,生的愿望是多么强烈,然而多年的风雨同舟、荣辱与共又使他们无法做出残忍的抉择,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将取和舍的关系表达得十分透彻,他们除了承受巨大的生理痛苦之外,还要面对巨大的精神压力。
示例四:“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他们大家只是怀着敬畏的心情感觉到: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和埃文斯一样,又一名同伴要离开他们,虽然身体的负担将有所减轻,但心灵的负担却日益加重,惶恐、惊惧再加上同伴离去的撕心裂肺的痛苦。所不同的是,这次面对同伴的离去,他们多了一份镇定,一份钦佩,没有人伸出手,是不愿看到又一个朋友的离去,还是不敢面对那双坦然的眼睛?总之,奥茨走了,虽在死寂无声的南极,但他的离去在每个人的内心留下沉重的回响。
三、探究主旨
文章的主题是什么?
    课文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的精神、为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作者所描绘的五个探险者,是英国的英雄,也是全人类的英雄,让所有人仰慕。
1.斯科特等人为人类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请你谈一谈。
2.假如你就是斯科特,在明知阿蒙森已到达南极后,你还会像斯科特一样悲壮地走向南极吗?你还会为阿蒙森作证吗?

《伟大的悲剧》PPT课件二-人教版小学语文适用于《伟大的悲剧》,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2-05 16:08:16,编号是511534,格式pptx,体积大小315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素材信息

编号 : 511534

体积 : 315 KB

格式 : .pptx

分类 : PPT课件

软件 : PowerPoint(PPT)或WPS

发布时间 : 2020-02-05 16: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