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PPT课件三-人教版小学语文

《最后一课》PPT课件三-人教版小学语文

最后一课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三个阶段。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的作用。
3.懂得母语和国家之间的关系,树立热爱汉语、学好汉语的意识,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
   都德(1840─1897) 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9月,法国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本文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一、读一读
住         步       
         悔        钥匙
迫         林        郝叟
二、记一记
诧  异:觉得奇怪。
懊  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祈  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婉  转:指说话温和而曲折(但是不失本意);或指(歌声、鸟鸣声等)抑扬动听。
一、研读文本
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时有什么不同?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认识小弗郎士
(1)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的课堂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小弗郎士在文中有何作用?
 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孩子的自述)
 深化小说主题的重要作用
三、分析环境
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1.自然环境:
表现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反衬故事的悲剧气氛。
2.社会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中国的历史是一部被侵略和反侵略的历史,《最后一课》中表现出来的爱国精神,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请以例句为范,列举中国人民在抗击外族侵略时所表现的高昂气节的句子。
示例:民族气节是韩麦尔“法兰西万岁”呐喊声中的坚定信念!
民族气节是文天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浩然正气!
民族气节是陆游“                             ”的高尚情操!
民族气节是林则徐“                             ”的凛然不惧!
民族气节是孙中山“                  ”的豪情壮志!
    好脾气是一个人在社交中所能穿着的最佳服饰。                           
                         ——都德

《最后一课》PPT课件三-人教版小学语文适用于《最后一课》 ,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20-02-03 11:35:15,编号是511479,格式pptx,体积大小668 K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素材信息

编号 : 511479

体积 : 668 KB

格式 : .pptx

分类 : PPT课件

软件 : PowerPoint(PPT)或WPS

发布时间 : 2020-02-03 11: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