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二-人教版小学语文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二-人教版小学语文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
古诗三首
引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古诗三首。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85岁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陆游临终那夜留给儿子的遗嘱到底是什么内容呢?下面我们学习他的这首《示儿》。
作者简介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他始终坚持抗金,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中年入蜀抗金,军事生活丰富了他的文学内容,作品吐露出万丈光芒,成为杰出诗人。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我们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自称臣子、儿皇帝,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
课文讲解
       陆游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曾经亲自上战场,参加过抗金的战斗,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坚信抗金必定胜利。当85岁高龄的陆游就要走完坎坷多难的人生旅途,他什么事都丢开了,惟独为一件事死不瞑目,这首诗是他重病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遗言。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词语注释:
1. 元:同“原”,本来。
2.但:只。           
4.九州:古代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国。
5.同:同“统”,统一。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词语注释:
1.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2.定:收复、平定。      
3.中原:泛被金军占领的失地。
4.家祭:家里祭拜祖先。    
5.乃翁:你们的父亲。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祀祖宗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的父亲。
再读诗歌,体会下面的问题。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悲。
2.陆游为什么悲?
为有生之年不能看到祖国统一而悲。
3.陆游最大的牵挂是什么?
收复失地。
4.陆游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统一祖国。
理解诗人
       陆游至死还不忘国家统一,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热爱祖国,至死不渝。
主题归纳
  《示儿》通过描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拓展延伸
爱国诗句集锦
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盖棺       ——陆游《病起书怀》
2、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白马篇》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
4、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引入新课
       同学们,陆游在《示儿》这首诗中表达了苦苦期盼 “王师北定中原日”的愿望,这一天他盼到了吗?那些王师们都干什么去了?
       宋朝诗人林升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题临安邸》,做了很好的回答。
课文讲解
作者简介
         林升,字云友,又名梦屏,温州横阳亲仁乡荪湖里林坳(今属苍南县繁枝林坳)人,生活在南宋孝宗朝(1106-1170年),是一位擅长诗文的士人。主要作品有《题临安邸》、《长相思》、《洞仙歌》等。
写作背景
       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的诗,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公元1126年,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梁,俘虏了徽宗、钦宗两个皇帝,中原国土全被金人侵占。赵构逃到江南,在临安即位,史称南宋。南宋小朝廷并没有接受北宋亡国的惨痛教训而发愤图强,当政者不思收复中原失地,只求苟且偏安,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迫害岳飞等爱国人士;政治上腐败无能,达官显贵一味纵情声色,寻欢作乐。这首诗就是针对这种黑暗现实而作。
朗读诗歌
题临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
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临安:南宋的京城,今杭州市。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温暖的风。喻指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歌舞达旦的靡靡之风。
汴州:古时又称汴梁、汴京,北宋京城,今河南省开封市。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大意
青山之外还是青山,高楼之外还是高楼,
西湖上的歌舞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暖洋洋的春风吹得寻欢作乐的权贵醉生梦死,简直把杭州当成了故都汴州了。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质问那些醉生梦死的贵族统治者:
       你们在西湖边所过的听歌看舞的荒淫生活,到什么时候才会停止呢?表达了诗人极为愤慨的心情。
“暖风”“游人”两词分别指什么呢?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社会上的淫靡之风。正是这股“暖风”把人们的头脑吹得如醉如痴,像喝醉了酒似的。
    “游人”不能理解为一般游客,它特指那些忘了国难、苟且偷安、寻欢作乐的南宋统治阶级。
诗中“熏”“醉”两字用得精妙无比。一个“熏”字,暗示了那些歌舞场面的庞大与热闹,为“游人们”营造了靡靡之音的氛围;接着一个“醉”字,把那些纵情声色的“游人们”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在这“美好”的西湖环境中,达官显贵丑态毕现。
诗歌最后一句有怎样的意思?
       诗歌的最后一句直斥南宋当局忘了国恨家仇,把临时苟安的杭州简直当成了故都汴州。表达了诗人对那些苟且偷安、不思国政的南宋统治者的愤慨,辛辣的讽刺蕴含着极大的愤怒和无穷的隐忧。
主题归纳
  《题临安邸》通过描绘西湖边歌舞升平的景象,揭露了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黑暗现实,倾吐了郁结在广大人民心头的义愤,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对民族命运的深切忧虑。
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引入新课
       这一年,是鸦片战争的前一年,曾经强盛的大清帝国行将没落;这一年,腐朽 没落的清政府 ,对外卑躬屈膝,对内大肆打压,官吏贪污腐败,百姓民不聊生;这一年,力主改革时弊龚自珍愤然辞官南下,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记录在了315首日记体组诗中;这一年是1839年,道光19年,农历己亥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龚自珍写于己亥年的杂诗当中的一首。
巧记生字
多音字
xiáng       投降

jiàng       降临      
课文讲解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1841)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出身于世代官宦学者家庭。他和林则徐等人共同开启了抨击时弊,抗御外侮,通经致用的进步思想,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
       龚自珍的时代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正是这样的时代,产生了这位近代史上启蒙思想家。他意识到封建的闭关锁国政策行不通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更加暴露出封建主义衰朽没落的本质。他以其才华,起而议政“医国”,宣传变革,终因“动触时忌”,他于道光十九年己亥(1839)辞官南归,在途中写下三百一十五首《己亥杂诗》。这首诗是他在路过镇江时,应道士之请而写的祭神诗。
朗读诗歌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九州:中国。
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恃:依靠。
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终究,毕竟。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天公:造物主,这里指皇帝
抖擞:振作精神
降:降生
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诗歌大意
中国大地要想生气勃勃就需要风雷激荡,
这种万马无声的局面实在令人悲哀。
我劝天帝能够重新振作精神,
不限于一种规格或方式去选用治国的人才。
读完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采用语意双关的手法,表面上祈求神灵给沉寂的大地带来新的生气,实际却是对朝廷的呼吁。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这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
    “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反动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
“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愿望是那样的美好,而现实却又是那么可哀。那巨大的变革不是我们可以左右的啊!这“万马齐喑”死气沉沉的局面再不改变,要亡国了啊!
“ 不拘一格”什么意思?在那个年代“拘”着什么“格”吗?
     “ 不拘一格”不要拘于一定规格,为人间降下更多的人才。
       清朝用死板、单一、陈旧的八股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用“四书五经”禁锢人们的思想。这不拘一格降人才就是希望打破死板、 陈旧的制度,选拔任用各个方面的人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希望改变现状,期待人才辈出。
主题归纳
     《己亥杂诗》中的批判、呼唤、期望,集中反映了诗人高度关怀民族、国家命运的爱国激情。
拓展延伸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
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课后作业
       背写所学三首诗歌,并积累与爱国有关的其它诗歌。

五年级上册《古诗三首》PPT课件二-人教版小学语文适用于《古诗三首》,小学语文课件,语文教学课件,人教版语文, 五年级上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19-12-26 17:22:10,编号是510894,格式pptx,体积大小1.19 M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

素材信息

编号 : 510894

体积 : 1.19 MB

格式 : .pptx

分类 : PPT课件

软件 : PowerPoint(PPT)或WPS

发布时间 : 2019-12-26 17:22:10

查看更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