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古诗三首
夜书所见
引入新课
秋天,我们可以看见它五彩缤纷的色彩,听见它美妙的声音,分享它带给我们的欢乐,但是黄叶飘飞的深秋又给诗人带来了怎样的情绪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叶绍翁的古诗。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文学家,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他的诗以七言绝句最佳,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我会写
挑
tiǎo (挑灯)
tiāo (挑选)
萧萧:风声。
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挑:挑弄、引动。
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篱落:篱笆。
课文讲解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准节奏。
夜书所见
[宋] 叶绍翁
萧萧 / 梧叶 / 送寒声,
江上 / 秋风 / 动客情。
知有 / 儿童 / 挑促织,
夜深 / 篱落 / 一灯明。
要求:理解题目的含义。
(1)“书”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呢?
写
(2)“所见”是什么意思?
所看到的
(3)“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
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觉。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体会到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
看到了梧桐树叶随风摆动的景象。
听到了秋风萧萧的声音。
想起了自己的家乡。
要求:朗读诗歌第一、二句。
思考:诗句这里的“客”是指谁呢?为什么称作“客”?
“客”指诗人自己。
因为他身在异乡。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诗人是在深夜从远处看见篱笆底下有灯火,他真的能看见那么小的蟋蟀吗? “知”字是什么意思?
不能。
料想、想象。
要求:朗读诗歌第三、四句。
思考:作者看见儿童玩得那么高兴,那么投入,想到了什么?
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作者想起他的家乡和自己的童年。
抒发了思乡之情。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归纳总结
这首诗先写秋风之声,次写听此声之感慨,末两句点题,写户外所见。全诗语言流畅,层次分明。诗人善于通过艺术形象,把不易说出的秋夜旅人况味委婉托出而不落入衰飒的境界。
拓展延伸
在秋天的夜晚,周围的景色触动了诗人的心,于是就写下《夜书所见》这首思念家乡、亲人的诗篇。你们还读过哪些关于思乡的古诗呢?
课堂小练
诗人一个不经意的转头,他看到了什么?
篱笆下的一盏灯。
在这样满是忧愁的夜晚,却有一盏这样醒目的灯,在篱笆背后,可能有怎样的一幅情景呢?
有两个孩子在逗蛐蛐。
为什么作者会有这样的猜想?
他小时侯一定也常常提着灯笼在篱笆下逗蛐蛐。
当诗人也回想起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时候,你觉得他的心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由寂寞变得快乐。
课后作业
收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词语、句子、片断或诗。
《夜书所见一》PPT课件-人教版小学语文适用于《夜书所见》,语文课件,教学课件,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等类型的PPT教学课件场景。
该PPT课件发布于2019-12-05 09:27:50,编号是510336,格式pptx,体积大小2.47 MB,更多PPT课件尽在零PPT网。
[声明] 零PPT所有素材为用户免费分享产生,若发现您的权利被侵害,请联系客服,我们将尽快处理。